文/长孙珑儿
最近玲娜贝儿火了,表情包、视频随处可见,“川沙妲己”等相关话题花式上热搜。要说玲娜贝儿有多火,从数据方面就可见一斑:这只看上去憨憨的粉色小狐狸面世仅10余天,百度搜索指数就超过了“新晋网红”北京环球影城,截至11月10日,“玲娜贝儿”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3.8亿,并引来众多明星“蹭热度”,注意,是明星们蹭玲娜贝儿的热度。

高度关注和巨大流量给玲娜贝儿背后的迪士尼带去的是真金白银:玲娜贝儿玩偶卖到断货,尽管单品价格接近千元,依然阻挡不了粉丝的热情,有粉丝排队7个小时,只为买到一只玲娜贝儿;更有黄牛疯狂扫货,然后高价售卖,能够赚取的利润高达2~6倍。当然赚得最多的还是玲娜贝儿背后的“金主”迪士尼。
事态发展至此,我们不禁要问一句:玲娜贝儿究竟有什么本事,凭什么能这么火?
毕竟很多人根本是一脸懵,根本不知道玲娜贝儿为何物。
网上是这样介绍玲娜贝儿的:

先于玲娜贝儿火起来,但“发迹”过程和玲娜贝儿高度近似的星黛露,网上是这样介绍的:

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火爆得非常突然,都没有代表作,并且都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和利益。
玲娜贝儿的走红流程(包括之前火爆的星黛露)给人似曾相识之感,因为它们的火爆过程恰如这些年被资本捧红的流量明星:没有作品、没有演技、没有足够的唱跳功底,却一夜蹿红。

哪怕你平日并不关注他们,但只要你上网、看电视,他们就会以各种方式被“强推”到你眼前,关于他们的消息也会“强行灌入”你的耳中。
说白了,玲娜贝儿、星黛露,完全都是走的“流量爱豆”那套路线。
和米老鼠、唐老鸭、白雪公主等经典IP不同的是,这些新晋的流量爱豆没有动画片、影视作品作为前期铺垫,而完全靠打造人设标签、营销“颜值”来获得名气与关注度。

与迪士尼家族的其他“前辈”相比,玲娜贝儿和星黛露可算得上是“空皮流量”了。可爱、萌、治愈、暖心以及其他人性化的特点,都是后天赋予的。不过以迪士尼的财力、名气、渠道,哪怕玲娜贝儿没有作品,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成名基础,在今天这个时代一样可以成名。
虽然这样的成名颇为荒诞,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,迪士尼打造的动物流量爱豆仍然好过资本强捧的人类流量爱豆:玩偶本身是没有自我思维、性格的,可以随意塑造和赋予,虽然最终目的也是盈利,但并不算是骗人。
可有些资本强捧出来的空皮流量,走的也是玲娜贝儿这套路线,自己不努力提升专业技能,就靠话题炒作、拉踩对家、蹭热度、立人设出名,明明没有代表作,却在粉丝营造的光环和资本制造的名利泡沫中沉沦。实质上就是把自己物化,失去自我,甘愿沦为受资本操控的“玩偶”。

而最可恶的是其背后的恶臭资本,霸占话语权、破坏演艺圈市场公平,导致作品愈发粗制滥造,真正优秀的从业者的生存空间被挤压,最后受害的是我们这些普通观众。
对于普通人而言,生活已是不易,如今连娱乐的权利也要被资本剥夺,喜好被资本掌控,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悲哀。
不过如果我们真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逃不开娱乐圈的“人设”,与其看那些满身人设的空皮流量,倒不如多一些“玲娜贝儿”。而照如今的情形来看,迪士尼可能会推出更多流量明星,这在未来或许会成为一种趋势。